
开创中国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新格局
张帷:以应用驱动与技术创新迎接智能机器人时代
发布时间:
2016-11-26 17:59
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中国企业要有清晰的全球化视野,国产机器人可能需要在分散市场寻找突破口……,2016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工业机器人分论坛上,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帷针对当前的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提出了许多个人的看法。他以《埃夫特以应用驱动与技术创新迎接智能机器人时代》为题,向在场嘉宾和专家学者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心得。以下是演讲整理文字:
首先我们稍微把视野拉开一些,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弥漫着一种气氛,称为后全球化或者说反全球化,中国经济从过去高速成长掉到7%以下,与全球这个氛围有一定关系,今年美国的大选特别印证这样的气氛,后全球化和智能制造有什么关系呢?
从2012年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到今天整个工业4.0的概念被全球接受。背景是什么?德国过去30年制造业GDP增长的10%转移到新兴产业国家,美国在2012年提出的工业互联网之前,2010年提出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从2011年到2014年美国通过重返制造业,新创造了64万制造的就业人口,每直接创造一个制造业人口,会带动大约大概2.5-3.5个服务业就业人口。各国拉回制造业其实背后有国家意识的驱动。此外我们知道中国刚刚放开二胎,中国的90后人口比80后的人口,各位猜猜少多少?少了44.2%。我们知道00后人口开始进入中国的就业市场,00后人口比90后人口又少33.7%,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就算放开二胎之后,这批人进入就业市场也要18年以后,上世纪60年代中国提出英雄母亲到2020年,中国大概有2亿多人进入到退休年龄,对整个工作的人口结构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
我们再来看印度市场。最近我们上海有一个客户,他主要做冰箱压缩机里面的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在10多年之前是卖100多块,现在卖10几块,这样的一个企业直接搬到印度去了,把中国目前的产能全部放到南昌去了。因为印度的国情限制造成目前各种低效率,但是印度有没有可能成为制造业大国,其实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中国制造应该有更清晰的全球视野,推动中国制造业升级关系未来中国国运。
人口结构变化、工业机器人成本的下降、智能化提高带来的驱动、还有在场其他嘉宾分享的一些情况,当然欧美发达国家想把制造业拉回本国,巩固本国的政权,这也是政策背后的一个背景。这些推动整个全球制造业的升级。
我跟各位分享一下埃夫特公司发展的相关策略,主要是分成三个部分,政策红利、应用驱动和技术创新。第一个,我们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政策的红利,不管是国内的自主品牌机器人,还是非自主品牌机器人都享受了政策的红利,因为整个国家部委的思路就是:通过终端的应用来驱动整个中国智能制造的提升。
应用驱动是我今天给各位分享比较重要的环节,埃夫特怎么来贴近应用?各位了解埃夫特的人都比较清楚,埃夫特早期是汽车厂商的一个装备公司,我们比较重视应用领域,这些年坚持对应用方面的探索。另外就是技术创新,各位专家讲的特别多,我们会谈埃夫特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一些思路。
政策红利,不是今天我给各位阐述的重点,这几年在奇瑞汽车、卫陶行业的突破、和云南北汽主线等项目背后都有政策的支持,整体这几年,国内的智能装备业必须要抓住政策红利,红利一定是有窗口期的,通过窗口期夯实市场竞争的基础,贴近应用,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谈到应用驱动这一块,其实中国的幅员非常辽阔,产业发展非常的不平衡,到底专注哪一块应用?聚焦哪一个产业?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选择,比如说国内几家机器人厂商都在做和以前的优势市场比较协同的产业。我们来分享这样的一个目前国内机器人使用的状况,这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2015年的数据,通过这个数据我们做两点解读,第一点,整个汽车制造业,包括整个汽车及零部件,国产的机器人所占的比例,刚刚超过10%,我们知道最早机器人就是通过汽车产业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在这个产业国产机器人是先天比较薄弱的。第二点,我们知道焊接领域大概占机器人应用的1/3弱,我们看国产机器人在焊接市场所占的比例也是非常低的,刚刚超过10%,跟各位解读这两组数据,我们都需要思考寻找什么差异化的优势市场?每一家企业有不同的选项。
简单做一个汇总,首先埃夫特会在核心零部件做具体的工作,我们会强化本体,抓住重要的细分市场,抓住喷涂和打磨这两个我们认为未来要特别聚焦的应用,以及通过区域的一些集群产业去挖掘一些典范的应用,结合合作伙伴一起开拓这个市场,未来埃夫特除了在汽车和一般工业领域,会不断尝试为客户提供整体的方案,协同市场的应用进行产品线和解决方案的补充。
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