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创中国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新格局
国企改革奋力前行
发布时间:
2016-11-11 17:51
来源:转自国资小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很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论坛。首先,对此次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给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上个月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的历史贡献,深刻阐述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指明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顶层设计开局、试点突破先行、全面落地铺开,国有企业改革有序有力推进,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改革重大举措陆续实施,改革实际成效不断显现,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从体制、机制、结构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些情况。
一、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也是宪法所规定的。国家如何来管理国有企业,既能够保证国有企业的发展符合国家战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能够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依法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是国有企业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从简政放权到撤销工业部门,从“九龙治水”到设立出资人代表机构,我国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具体举措。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推进了一系列改革。
一是加快转变国资监管职能,改进国资监管的方式和手段。国务院国资委按照准确把握出资人职责定位的要求,全面疏理精简履职事项,废止政策性文件106件。研究制订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方案,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将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同步开展了内设机构的调整。各省级国资委取消、下放审批事项462项,宣布废止和失效规范性文件597件,19家省级国资委制订了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方案,34家建立了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面已达80%左右,有2/3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脱钩移交工作上取得新的进展。
二是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搭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国务院国资委在中粮集团、国投等8家企业开展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向中粮集团、国投董事会下放了18项权利。中粮集团核心业务资本占比已达到71%;国投已将总部决策的153个事项中的70项授权试点子企业董事会自主决策,总部职能管理人员减少超过1/3。在诚通集团、中国国新开展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向两家试点企业划转了部分中央企业股权,发起设立了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和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36家省级国资委改组组建了14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改组组建方式、投资运营模式、授权范围、作用发挥等方面探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三是加强党的领导,探索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和广大国有企业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积极探索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推动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章程,明确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作用、职责权限,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已完成33户企业的章程修订,年底前将完成全部企业的章程修订;各省级国资委所监管企业中645户企业已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章程,占65%。推动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大部分企业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由一人担任。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国务院国资委和超过一半的省级国资委建立了党建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
二、按市场化原则转变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动国有企业不断增强活力、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然要求国有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公平参与竞争。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必须符合市场竞争的要求,否则不可能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不可能实现保值增值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目标。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也存在着企业间、行业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体制改革不到位的问题,有改革动力不足的问题,也有观念转变不到位的问题。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关键是要充分激发各类要素的活力,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在这方面,中央企业和各地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一是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力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央企业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超过92%,28个省(市、自治区)所监管企业公司制改革面达到90%。全国国资委系统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已达1082家,其中388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央企比重为61.3%、62.8%和76.2%。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已达到67.7%,17个地方所监管企业及各级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占比已超过50%。
二是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国务院国资委加快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有85家中央企业建设了规范董事会,中央企业下属独立法人单位建立董事会的企业占51%。在国药集团、新兴际华集团等4家企业开展了落实董事会行使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工资总额管理和重大财务事项管理等6项职权试点。34个地方开展了建设规范董事会试点,并在探索落实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方面加快了步伐。
三是扩大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比例,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国务院国资委在宝钢、新兴际华集团等4家企业,采取市场化方式选聘了1名总经理和13名副总经理,新兴际华集团完成了全部二级公司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工作。许多中央企业在二级企业层面开展了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取得了良好成效。31个地方开展了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工作,广东开展了省属企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试点,引进职业经理人30多人。
四是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国务院国资委推进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能上能下,对9家企业的5名正职、10名副职进行了组织调整。神华集团精简总部实施大范围干部轮岗,总部编制由378人减少到196人;中国石化严控用工总量,较2013年已减少近26万人。31个地方在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方面开展了探索,其中上海探索建立差异化长效激励体系,在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或激励基金计划,在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在投资公司实施项目跟投、收益提成激励。
三、服务国家战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推动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近年来,国有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一些国有企业主业不突出、投资分散、同质化经营、“大而全”、管理层级多、法人链条长、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仍然存在,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加以解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促进国有资本向战略性关键领域、优势产业集聚,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加大兼并重组力度,优化资源配置。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完成港中旅集团与国旅集团、中粮集团与中纺集团、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宝钢与武钢4对企业重组,组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央企业户数调整至103户。中央企业通过产权市场处置各类产股权和资产,共计回收资金398.2亿元。各地所监管企业共开展了135项重组整合,10多个省市制定了监管企业重组整合的实施意见或方案,一大批重组整合项目已经完成。
二是推进瘦身健体,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国务院国资委全面启动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专项工作,选择中航工业等5家企业开展试点,对30家重点企业逐户提出工作要求。2016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成本费用总额同比下降0.4%,百元收入负担的成本费用同比下降0.7 元,平均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提高0.1 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存量压降比例超过45%,存货存量压降比例超过30%。
三是处置“僵尸企业”,化解产能过剩。国务院国资委通过成立中央企业煤炭资产管理平台等系列措施,中央企业化解钢铁过剩产能483万吨,完成率达到67.2%,分流安置职工2.5万人,完成率达到91%;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642万吨,完成率达到83%,分流安置职工2.6万人,完成率达到69.9%。全面梳理出中央企业需要专项处置和治理的“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2041户,涉及资产3万亿。
四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中央企业牵头组建141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起和参与179支创新发展基金,构建107个创业创新平台,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第四代移动通讯(4G)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地方出台了16件推动监管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文件。
总体来看,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体制机制结构的持续改进,对于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不断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也看到,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